2020.3.5
《我再来落井下石》

希盟掉落井底,此时不下石,更待何时?所以,继续落井下石。那要下什么石呢?下“志大才疏”石。是的,希盟之败,就败在志大才疏。

“志大才疏”是个成语,字面意义就是志向远大,才能不足,通俗的说,就是眼高手低,但是,深层意义还包括:光有理想主义没有实践能力,光有崇高目标没有达标方法,光会固守道德教条没有审时度势谋略。简单一个字,就是笨,或者蠢!

在希盟政府被人从后门一脚踢出去之后,从支持者纷纷悲吟希盟没有坚持民主、公平、清廉、多元,并且懊恼希盟当初“骑马杀鸡”等等言论,就可看出希盟的“志”是如此之“大”,是如此的理想主义,是如此的不接地气,而偏偏其“才”又奇疏,始终看不明形势,分不清敌我,于是,一遭逢剧变,立刻进退失据,荒腔走板,一下要继续支持老马,一下要换成安华,一下又要回来找老马,最后,江山易主,老马没了,安华也没了。

希盟“志大”之毫不打折,还表现在下台之后,激情的支持者热烈传阅着一些不知出自何方神圣的帖子,宣扬希盟必须坚持民主自由公平正义,宁可不要政权,也不可与老马妥协,甚至不知从哪搬出了“圣雄”甘地的话,要希盟坚持公正的手段,等等等等。呵,我其实有点怀疑,那些帖子写得那么似模似样,到底是不是为了蛊惑希盟人,要他们务必对老马“除恶务尽”?这就像有所谓的学者在中文五毒散上剖析希盟的“多元”与“单元”政党的“结构矛盾”,滑稽可笑,却恰恰可以骗人。

政党之间,只要共有一个最高目标,就可结盟,岂有必须全部目标路线一致的?那得等到何年何月啊,不傻吗?慕尤丁背后“国盟”力量几乎清一色马来与伊斯兰保守势力集团,但是,他执政后,不也立马宣示要做“全民首相”吗?岂有一个政府宣示只要单一结构的道理?

昨天有条昙花一现的新闻,是国际民调机构YouGov公布,说风云突变的那个星期里,低阶层人民大约60%支持国盟,而高阶层人民70%拥护希盟。这个民调其实完全符合一般接地气的人的实际体验。希盟的输,正是输在陈义过高(志大)而实践不力(才疏)。其所谓的内部“结构矛盾”,本来恰恰可以“分工”——土团顾那60%人民,而其他三党顾那40%人民——结果,由于蠢,反而搞成了与民心相背。

希盟政府倒台后,另一种言论,也蛊惑人心,就是说倒台仅仅是由于“几个政客为了私利”,“违背多元路线斗争与民主改革”造成。唉,没有清醒认识自己的“才疏”,不知道自己谋之不足,还在紧紧抓住已经用不上的“大志”,也就难怪掉脑袋了。

三国时的孔融(对,就是那个让梨的),为东汉末年一代大才子,“建安七子”排第一位,坚决维护正统(汉献帝),瞧不起曹操,老爱唱反调讽刺曹操。《后汉书 孔融传》里说,孔融自视才气极高,要维护皇权,但是能力不足,没有深谋,始终没有成功。唉,他反调唱太多,最后就被曹操直接砍头了,还株连9岁儿子与7岁女儿。


所以,平凡人,才疏就不可志大,如果一味对准当朝说三道四,那就迟早遭殃,除非当朝的是像希盟这样也是才疏的蠢蛋。但是,孔融这个“志大才疏”的典故,还不足以映照希盟功败垂成或功亏一篑的现况。大家更耳熟能详的西楚霸王乌江边自刎前那句“非战之罪,天亡我也”的嘶吼,才是真正“志大才疏”的惨痛教训。

太史公非常痛惜项羽的失败。然而,太史公一点也不认同项羽的所谓“非战之罪”。太史公在《史记》中点评说,“(项羽)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为什么说项羽其实是“战之罪”?就因为他“才疏”。原来,项羽年少时不肯学书,也不可学剑。他说,读书只要会记名姓就够了,学剑则只是一人敌,不要,他要学“万人敌”。于是,那个厉害的叔父项梁就教他兵法,项羽大喜。然而,太史公说,项羽学兵法,“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结果,这个自称“力拔山兮气盖世”,起兵八年身历七十余战,未尝败北,横扫天下无敌手的霸王,就最终被汉军困于东城,死于乌江边,临死还大言不惭说什么“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率28将士冲杀,与数千汉军“痛快决战”而死。这种“志大才疏”、有勇无谋的盖世英雄,正是太史公所痛惜啊!

希盟三党,只要继续如此“志大才疏”,有勇无谋,大概也就是永远的反对党了。如果我要帮国盟追穷寇,就会一再鼓动希盟,痛恨老马,埋怨老马,批评老马,让老马成为孤马,让希盟永远缺一个好脑袋。

国盟这边呢?哈哈,他们其实也“才疏”,但是他们“志小”,上头怎么说,他们就怎么跟,话不多,要钱要粮而已。于是,做领导的,只要稍微“有才”,就一呼百诺,空手套去白狼了,然后众皆欢喜。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为什么老马是我的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