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December, 2019
Image
2019.12.28 《华教是个屁》之四 心酸。董教总终于向全国华社证明,自己就是个屁!董教总终于违背了中文五毒散郑丁不贤的殷殷期许,万般无奈选择了“沉默地死去”。何苦呢! 华团大会不开了。不管是自己取消的,还是“被”取消的,这些自以为高举“华教”大旗就可以所向披靡的头头们,硬生生吞下了自己的豪言壮语。不管是自己决定不开了,还是警方不让开了,或者法院不许开了,反正,就是华团大会不开了。不开了,就让“大会照跑”的气壮山河一下子像扎了钉子的气球,破了,塌了,扁了,瘫软了。 原本,“华教”也者,不管是“华文教育”还是“华人教育”,毕竟是个“教育”的事。董教总偏偏把它搞成斗争旗号。本来,要斗争、敢斗争,也是值得敬佩的,你们就把中华武术传统中的十八般武器都亮出来嘛——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戈、镋、棍、槊、棒、矛、耙,全都带到大会上,让那些叫嚣着要来踩场踢馆的马来组织闻风丧胆嘛。可你们不敢。估计就算敢,也不懂得如何耍这些兵器。估计就算会耍了,在警枪面前,恐怕也乖乖缴械。何苦作贱自己呢!真是窝囊屁!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林连玉传世的名言,“横挥铁腕批龙甲,怒奋空拳搏虎头”,确有气势,但终归是纸上空拳。尽管林连玉挥舞的是空拳,毕竟也算是宁折不弯的气概,可王超群、陈大锦等等,有这个胆吗?屁啦!结果,不但缩了,把全国热乎乎摩拳擦掌的一众华团也拉着一起陪葬了。 马来西亚华社,向来不缺“救星”,马华公会尤其专产华人“救星”。林苍佑为了华教,斗陈修信,最后把自己斗成了民政党主席,做个好好先生,偏安槟城一角终老。曾永森斗李三春,“宁可站着死,不愿跪着生”,多么悲壮!后来乖乖做个巴生港务局主席,过平静好日子,最近还拖着快朽之躯出席了马华全国代表大会,向魏家祥致敬。一起致敬的还有陈群川。陈群川是当年的经济奇才、政治救星,恶斗梁维泮,斗到天昏地暗,总算斗赢了,却斗不过邻家的李光耀,在新加坡锒铛入狱!林苍佑、曾永森、陈群川,当年都是华社“救星”啊!现在的陈大锦算老几?现在的王超群算老几?何必这么搞呢? 从林连玉顺流到王超群,从陈大锦上溯到林晃升,双林确是高风亮节。但是,其情可嘉,其行不可勉。不论斗争得再雄壮激烈,不过就是竹篮子打水,让世代华人跟着瞎忙而已。他们有梦。他们都想做马丁路德金。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在马来西亚做马丁路德金。马丁路德金可以圆梦,因为美国白
2019.12.25 《华教是个屁》之三 我发了《华教是个屁》之一、之二,媒体上一些“华教”人士,继续乐此不疲地证明自己是个屁;我帖子下一些留言,也奋勇地证明自己是个屁产物。两者都蔚为奇观,充分帮我证明,“华教”是个屁,无误。 董教总说,马来人尊严大会是个华人讨厌的坏东西,既然你政府可以容许讨厌的坏东西,我们就搞一个你政府讨厌的华团大会。这是什么逻辑?这就像对一个坏学生,老师劝诫不了,生气了,“我也跟着你一起坏!”有这样莫名其妙的烂老师吗?有,这个老师名叫王超群。他是“华教”的老师代表!这样的代表,不是个屁吗? 董教总、“华教”人士说,允许爪夷文,华校就打开了一个“缺口”,万万不可!拜托,什么是“缺口”?你要阻止任何知识的传授,哪怕有千百种理由,也不应该用“缺口”这个愚蠢的理由。难道华校是不开口的?难道华校是完全封闭的?难道华校是纯种的?难道华校就要做一潭死水?马来西亚有这样的华校吗?马来西亚华校是慈禧说的“祖宗之法不可变”吗?董教总都还是大清遗民吗?丢人! 教育,最怕就是没有对外的接口,自我封闭,自我感觉良好,自我落后而不自知,岂有惧怕“缺口”之理?我讲的“接口”,不仅是升学通道,也是知识管道。没有“接口”,就没有办法学习上去。不论华校再怎么“华”,都希望毕业生最好是都有能力留学欧美,学外国之强,补自己之短,更能屹立于职场、学界、工商科技领域,贡献国家社会。退而其次的,也希望毕业生踏入这个多种族的多元化社会,都能游刃有余,如鱼得水,何况是放眼国际!有哪个“华校”是希望它的学生什么“非华”“非中”的东西都一概没接触,都一概不懂的? 就算那个废了戊戌变法、杀了六君子的慈禧,事后严格规定“四个不能变”:三纲五常不能变,祖宗之法不能变,大清统治不能变,最高皇权不能变,但她还是特地空出一个经济领域做“缺口”,可以变!要变!难道当前的董教总,比慈禧更“不能变”?愚蠢! 教育本来就不应该按种族来分类,马来西亚“华教”也只是一个畸形的东西,现在“华教人士”不仅不力图脱胎奋进,追求广博,反而越搞越狭隘,连头脑都装胶水。一个民族让这样的人来主持教育,能有前途吗? 这些“华教人士”整天高举华教大旗,其实对中华传统文化恐怕压根就不懂。中华文化最高的精髓,就在个“易”字。“易”是什么意思?就是变,恒变。倘若恒不变,就恒死。哪个朝代的灭亡不是如此? 维护“
《华教是个屁》之二 25年前、30年前、35年前,我也活跃于华团,是个“没有钱就出力”的华团小跑腿,为华族文化工作奉献一点绵力。 那个时候,“华教”比现在更令人悲壮。什么“厉害了,我的国”?屁啦!鬼影都没!华教是孤悬海外的一炷香火。 那个时候,马来西亚一些小华商,还刚刚在沾沾自喜于怀揣一百几十万马币,风风光光回家乡“投资”经商。 那个时候,“华教”仿佛就是黎明前摸黑抢滩,都兴奋于即将攻下滩头堡,又悲痛于海滩上不知已经死了多少“斗士”。 那个时候,华社的“华教”跟马华公会的“华教”,也是不一样的:华社的是“华文教育”,马华公会的是“华人教育”。所以,那个时候,拉曼学院是被抵制的,国民型华中是被冷待的。呵呵,曾几何时,现在华中是宝贵的,“拉曼是华社的”了。 当前那许多高举“华教”大旗的“华教人士”,恐怕很多都还不知道当年此“华教”跟彼“华教”还曾经热烈“斗争”过吧?呵呵,没关系,现在知道也不迟。你就马上决定吧,你要“华文教育”还是“华人教育”? 搞不懂?所以,你都要了?都要也可以,讲清楚就可以。请说说什么是“华人的华文教育”就可以;或者,请说说什么是“华文的华人教育”也可以。你懵了一会儿了吧?是的,你会发觉,马来西亚的“华教”,既不像“华人教育”,也不像“华文教育”。 如果是“华人教育”,为什么华校要开放而且还“鼓励”给非华人来就读,对,是来免费就读。 如果是“华人教育”,为什么整天在计较数理化究竟应不应该使用英文教学? 为什么一定要“独大”,不要“拉曼”? 但是,如果是“华文教育”,为什么华校的校董们、校长们整天都在自夸华校“三语并重”?都在炫耀某个又某个学生留学欧美载誉归来?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乃至新加坡的大学的中文系、中国国文系、中国古典文学系、中国现代文学系,需要自豪宣传说他们的毕业系友能被欧美大学研究所录取吗? 如果是“华文教育”,为什么很多独中要特别分班,报考政府考试的是一种班,不报考政府考试的又是另一种班? 好吧,暂且不管是“华人教育”还是“华文教育”,据说重要的是让华人都学习“母语”。可为什么现在的华小学生却那么多都不懂他们母亲或父亲籍贯所属的或潮语或粤语或闽南语或海南话或客家话?即使说懂,开口也是支离破碎,参杂着华语甚至巴刹马来用语,让中国家乡来的亲人都听不懂? 如果说“华教”就是“母语教育”,敢请
Image
2019.12.22《华教是个屁》 我知道,你看了标题会生气。我也是。 从小学到大学,很多老同学、学长、学弟妹,都在华教界,估计也气坏了。抱歉。我说华教是个“屁”,说了自己也生气的,但是,说自己、气自己是个“屁”产物,总可以吧? 我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是纯正“华文教育”,从华小、华文独中,到台湾师范大学,读了16年,全是中文学校。当年高中三,连MCE/SPM都拒绝报考,够“华”吧?“华”骂“华”是个屁,没什么不行吧? 我本来也想“温和”一点的,写“华教是双香港脚”——常常痒,常常要抓,抓了才爽,可抓多了就冒泡、流水、发炎,甚至化脓,痛;待痛好了,又来痒了,又要抓了,然后爽了,又冒泡、流水、发炎、化脓,痛!但是,这两天看到董教总这么神勇,不禁情绪激动,再加上今天上午忙着送一位台湾政治大学老学长去医院求医,悲痛不已,终于按捺不住,干脆就屁啦! 先说说这位老家在Batu Pahat、今年70几的老学长。华小、独中、政大外交系毕业,即使不是尖子,能从台湾优秀大学毕业,也算是“华校生”里的优秀人才吧?老学长旅居新加坡,一辈子奔走于老家和新山,所以与我素有渊源。他今天有气没力拖着一副枯黄干瘦的病体,要我帮忙到新山Larkin长途车站接他,然后送他去中央医院,准备入院动胰脏癌手术。 昨晚在电话里,他说不出医院的名称,只会重复“他们说就是那一家,有专科的”。 “他们”是谁? “朋友”。他的“朋友”曾经在Austin的医院动过手术,所以估计就一定是那一家了。 今早在车上,朝着Austin方向行驶,我说,新山中央医院有两家,一家老的叫Hospital Sultanah Aminah,在海边;另一家新的叫Hospital Sultan Ismail,在Austin,都有专科,确定是那一家吗?他不知道,但是,他有Batu Pahat中央医院的转诊信。那就赶快拿出来给我看吧!一看,HSAJB(Hospital Sultanah Aminah Johor Bahru)!在即将抵达Austin处,立即找个路口U转,改朝海边驶去。 我把这位不会马来文也不太会英文的老学长送到HSA急诊处,由他自己排队就诊。我自己带着满腔悲凉回公司上班。 不仅悲凉于目睹老学长的妻子儿女兄弟姐妹没有一人管他,也悲凉于一个接受了16年正规“
《2019.12.19《中国人不用的“自由”口号》 复旦大学公布新章程,出现了”强调党对学校的坚定领导“的内容,据说删除了“思想自由“、”独立自主办校“等文字,此事经过一些反华媒体、港台媒体、网络媒体报道后,引起很多民主胶如丧考妣的哀嚎。 复旦大学章程现在是”学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等文字。唉,毫无半点与众不同,整个在中国共产党统治下的中国,不都是高举这面旗帜吗?有什么好哀嚎的! 复旦大学一向来被认为“学术独立思想自由”,其实是因为它的校歌有这一句:“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网无羁绊”。而比校歌更重要的校训,并没有“独立”与“自由”。复旦的校训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这跟“独立”、“自由”有关吗?这完全是做人做学问的态度! 要论“自由”的辈分,北京大学绝不会输给复旦,但是,北大已经不知多少年既无校训,也无校歌了。北大的老校训是蔡元培留下来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后来没了。没有自由的校训、没有自由的校歌又何碍?文革时候,北大学生照样出了造反派;四五期间,北大学生也反四人帮;八九天安门,北大学生更站在最前线。只不过,八九那些北大的“自由”学生领袖们后来都在丢人。 看看清华大学。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是在中国被迫打开国门西学东渐背景下,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开办的留美预备学校,所以,辈分没比北大逊多少。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校训没有“自由”,也没有“独立”。这校训怎么来的?来自梁启超。 1914年11月5日,梁启超到清华,以《君子》为题发表演讲,引用了《周易》,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激励学子。 梁启超的意思是,君子自励,犹如天体运行不息,求学不应一暴十寒,不应见利而进,知难而退,而应重自胜、摈弃私欲、崇尚果毅,不屈不挠,见义勇为,不避艰险,自强不息;同时,君子待人接物应度量宽厚,如大地之博,无所不载,责己严,责人轻,气度雍容,日后能以博大之襟怀,吸收新文明,改良社会,促进政治,以宽厚的道德,为社会之表率,作中流之砥柱,担负起历史重任。 我没找到梁启超说了什么“独立”、“自
Image
2019.12.15《燕园的鸭子》 昨天看到宣传,知道中文五毒散今天起有个名为“南洋学子-燕园春秋”的专栏,说是由马来西亚留学北京大学的学子们执笔。所以,今天一早就特意细读专栏的第一期第一篇文章。读罢,掩报长叹,失望! 这第一篇文章,题目叫做《寄语开篇卷》,作者是北大历史学系的吴小安,我以为是马来西亚留学生,检索作者背景,知道是个教授,加倍失望! 我不晓得吴小安教授跟马来西亚什么渊源。他中国国籍,通过高考进入厦门大学,随后一连串的留学深造,是北京大学世界史研究院的教授。从百度检索得知,他挂头的论文是《试论历史上的东南亚国家与国家形成:形态、属性和功能》,还有《1949年后中国的华侨华人政策:东南亚个案(与吴杰伟合作)》等。如果他不是马来亚归国华侨的后代,那么他跟我们的关系,也就是他的学术研究而已。 以这样的“关系”,来“南洋学子-燕园春秋”开篇,不能说不可以,何况是教授身份?但是,标题又“篇”又“卷”,分量如此之重的“寄语”,洋洋洒洒数千字,读完,竟让人不知其所云——不知北大为何物的马来西亚读者,一头雾水;知北大为何物的马来西亚读者,则一脸错愕——能不为之沮丧吗?一开篇就是废话,真是符合了中文五毒散的特质啊。 这开篇文章的最大毛病,就是没有明确的主旨,你读完,不知道北大“神奇”在哪里?“独特”在哪里?“历史魅力”在哪里?“难得”在哪里?“荣耀”在哪里?“跨文化震撼”在哪里?乃至“科学与民主,自由与博爱,开放与包容,守正与创新”这些作者说的“常维新精神”的基石支撑在哪里? 好吧,他或许真是要隐晦地批判北大“利己”、“守旧”、“一塌糊涂”,但是,如果北大真的如此不堪,那要在这里宣扬什么呢? 作者的两首新诗占了文章一半有余。我不会写诗,不敢从技巧上评论。但是,诗的内容是丰富还是贫瘠,诗的用词用字是精彩还是平庸,我还是看得到的。 “燕国远去 燕山屹立 燕京不再 燕园永驻........” 第一首诗《燕园》的开头,有点历史纵深,也有点气势,颇有雄兵铁骑不足恃,王权转眼化云烟,唯有学问永流传的味道。但是,开了虎头,不能续以蛇尾啊。 “多少人视您为庙堂 竟作精致利己主义的菩萨 而在您的学子们心中 您应该永远是学术的图腾 人生的风景........” 在庙堂里做利己的菩萨,这当然是在批评北大,但是,北大“应该永远是学子心中的
Image
2019.12.12 《Cina babi与光荣猪仔》 “猪仔”引起话题,我认为只是嘴炮,没去搭理。昨天看到这个标题,更像看到垃圾,也懒得去看内文。不过,脸书上却连篇累牍都是猪仔之论,发觉许多人像郑丁不贤,都在给别人脑袋喂屎,而不少人,也毫不警觉地就被喂了屎,乃决定凑凑兴,评论此事,希望大家一起,拒绝被喂屎! “华人是猪仔的后裔”和“华人不是猪仔的后裔”,都是仅仅属于部分正确的论述,可以争论,但意义不大,徒然各说各话。就如我的好朋友Aaron Lim说的,如果华人移民里不是有很多知识分子,马来亚怎么可能留下那么多华文学校?没错。但是,无耻媒体人截头去尾把它偷偷改成“华人不是猪仔”,那就是故意玩弄谬论,煽动情绪了,是那些“应该流放到荒岛”的政客和无耻媒体人才干得出来的勾当。 我今天不解剖无耻媒体人的无耻文章。我今天想谈的是,说“我的祖先是猪仔”,丢脸吗?有损尊严吗? 1976年,美国黑人作家Alex Haley出版了历经10年完成的长篇家史小说《根》(Roots: The Saga of an American Family),一举轰动美国和全球,跃登畅销小说榜,赢得Pulitzer特别奖,1977年迅速拍成电视连续剧,也夺下美国电视界最高荣誉Emmy Awards 9个大奖。我年轻时候有幸得以从新加坡电视台追看这套电视剧,激动不已。 《根》是Alex Haley这位不知先祖是谁的美国中产阶层黑人作家历时10年、先后追踪80万公里,循线找到非洲西岸甘比亚一个小村,查出200年前的1767年,村子里确实有一个16岁小伙子 Kunta Kinte失踪的家史小说。原来 Kunta 是被白人人肉贩子掳掠到美国Maryland,卖给了Virginia的庄园主,成了这位美国作家在美国的第一代先祖。 Kunta多次试图逃走都失败,被抓回,被毒打,最后还被硬生生斩掉半个脚板,被迫从此放弃逃走念头,忍辱为奴,并与一女奴生下一女,但女儿长大了又被白人庄园主人玷污,生下作家的高外祖父。其家族从悲苦低贱的奴隶桎梏,历经所谓“解放黑奴”的南北战争,从而得到解放与翻身。 这个体内残留白人血统的黑人作家Alex Haley,已经不是美国社会的下层人。他是二战期间美军里的文职军人,他爸爸更是一战时的美国军人、后来的康奈尔大学农学教授。1960年代的美国,正是黑人运动风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