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大计划:自主集体养老
我认识的圈子,大部分是60岁以上,其中将近一半是70岁以上;60岁以下的越来越少,50岁以下的,就更凤毛麟角。人生的最后两个阶段,病与死,已在眼前。能够不病而老死的人,万中或得其一二,病了能够“好死”,就算福如东海了。
实际点,别奢望不病,但是,可以不要“歹死”。
病痛或无可避免,但求有一床舒适的病榻,几个常常见面的老友,一两个体贴照顾的护士,一两位随求随至的医生,这就应该可以非常满足了。就算突然昏迷了,或者,溘然长逝了,起码身边有人帮忙呼叫救护车,或者,通知寿板店,不会臭死在家里。
浓缩成一句话,就是不要“孤独死”!
别说你儿孙成群,不会孤独死;别说老伴健在,不会孤独死。话别说得太快。
你的儿孙越有成就,往往就离你越远,或在美国,或在中国,如果不是澳洲,至少是在新加坡。新加坡很近?呵呵,最近这一年,咫尺天涯!很多老父老母要跟在新加坡的儿孙“见面”,靠的只能是video call!
有老伴的,没事时候,双进双出,仿佛鹣鲽情深,一切都很舒适,但是,一有突发事故,另一半要嘛慌了手脚,要嘛奔走于病房和住家之间,几天后就跟着累垮。待另一半侥幸出了医院,回家养病了,这个时候才发觉照顾老伴容易,照顾病人难啊!
我经手过两个几乎完全相似的案例,都是老夫老妻留守老家,儿女另有住处。老妻略有痴呆,不良于行,平时靠老夫照顾起居饮食。一天,儿女上门看望父母,才惊觉父亲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昏迷在浴室地板上!问老妈妈怎么回事,老妈妈傻傻的说:“不知道,从昨晚到现在,叫了大半天,都没回应,以为出门溜达了。”
还有的,儿女上门,才惊觉满屋子屎尿,原来两老已经无法自理了。我想,类似的事,无日无之。如何避免?你说,住疗养院?呵呵,这你就有所不知了。
华人老人,普遍忌讳疗养院,就算真的勉强同意入住疗养院了,还得过两大关:一关是面子,一关是钱袋子。华人都觉得住疗养院没面子,何况马来西亚素质高的疗养院基本没有,就算有了,老人花起钱来又心疼不已。
面子和钱袋子这两大关,是马来西亚华人的两大死穴,除此之外,还有一关,就是总想着“要死就死在自己家里”,因此很多老人不管家人如何为难,就是死活不去疗养院。
所以,我本着12年经验,决定找一条新路,解决“面子、钱袋子、死也要死在家里”这三大关。
解决之道,就是把即将或已经需要专人看护、儿孙却没有同住、阮囊又不羞涩的老人,集合起来,组成一个可以容纳十余人的“家”——
**这个“家”,组成形式就是依照公司法成立的看护疗养公司,不对外营业,只是充分履行对“家”里成员的看护照顾。
**这个“家”,空间必须足够大,老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卧房、卫浴设施,还有宽敞甚至超过一个的公用客厅、饭厅;如果能有前厅后院,最好,没有的话,至少要上下楼有电梯,出入很方便。
**这个“家”,必须能满足两个最关键的需求,一是吃喝的满足,二是医护的需要,所以,它除了必须具备疗养院的护理软硬件,还必须拥有充分满足口腹之欲的厨房。所以,这个“家”必须靠集体的力量。
住这样的“家”,花的钱未必比住疗养院少,但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就算花钱花得很不舍,也可以安慰自己说,钱是“自己的疗养院”赚咧!而且,因为是“自己的疗养院”,自己是股东,甚至是董事,住的就等于是自己的家,也不会失面子。如果花钱搞堂皇一点,说不定还可以炫耀呢!
容易办得到吗?容易。十余个条件相近的老人集合在一起,就足以维持这样一个“家”。彼此或者彼此的儿女就是股东,基本股金额当然须有所规定,大家可以决定要节约还是要豪华,然后选出董事去组织工作班子,执行日常业务。大家想要多享受,就多花钱,反正,很简单,除了房费之外,其他需求,多用多付,少用少付。饮食不再受制约,不必大锅饭,自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付钱而已。几个老人如果心血来潮要吃乳猪,都可以,让工作人员去操办就是,完全不须再受到卫生部或福利局任何条规限制,这是自己的“家”嘛!只要行动还可以,朋友来访,可以接待;朋友来邀,也可以随时出门吃饭喝茶。管理人员负责照顾出入安全即可。
大疫之下,千载良机。
一、趁着现在房价下降,合组疗养院公司购置适合的房产,装修成集体的“家”。这个“家”的每一个成员都是股东,自己未来所花费的,又都归属于自己公司的营收,因此,置产比不置产有利,选商用房比住宅更好。置产,才能稳定和长久;趁低价时置产,有更大的投资效益。疗养院是不太能获利的,但是,慢慢“养”房地产还是可以的。没有恒产,“家庭成员”容易因小事就散伙。商用房产,才能更有效保值,转手也比较容易。商用房附近的餐饮、日用品店铺一般比较方便,尤其是造访便利,车子开到门前,就可以探望老朋友。老人,不可孤独!
二、医护,是老人重要的需要。随着“家庭成员”年岁的增加、健康的滑坡,医护也可能是最大成本开支。要养兵千日,不组成疗养院公司,很难去拥有医护团队。由于是使用者付费,多用才多付费,“家庭成员”太少,也维持不了,所以,需要至少十人合股入住,才能作有效营运。
三、膳食,这是老年人除了病痛之外最要命的需要了。人到老年,如果还吃得不好,那还不如死了算,因为,老人胃口小了,却更需要营养,不是要吃得饱,而是要吃得好。吃得不好,也就难活久,难活得健康。吃好,不是说山珍海味,而是新鲜、营养、多样、好味,开胃,吃得愉快。但是,现在的老年人,哪个家里有个儿媳妇愿意做厨房巧手的?难啊!在现代社会背景下,不靠企业化经营自己的“家”,如何聘请厨师?就算你非常有钱,舍得花钱,人家好厨师也未必愿意像个散工般为你两老打工。
那么,该如何开始呢?
从创造这些条件开始:房产、餐厅、医护团队。是股东的进来,不是股东的出去,按照股东意愿和财务力量,置产装修,即可开始。
老人会凋零,后续如何发展呢?
这个构想,是为了安心养老。它必须是集体的,但又是自主的。老人最怕最终钱都花掉了,所以必须以资产方式留存下来,做为遗产传给儿孙。儿孙在外国,就算有一天老父老母都归西了,也不必为处理房子车子等等有形资产而忙碌烦恼,反正,就是这个“家”的一份股权,可以当作投资,长期持有,让它慢慢成长积累,也可以转让获利。而且,这一个模式,还可以复制:只要新股东增加多了,就可以考虑另找喜欢的地点,复制一个新“家”。如此不断繁衍扩大,资源就越来越充裕,照顾起自己或自己的老父老母来就更有效能。
怎么样?给自己,或者是给父母,造一个安心养老的“家”吗?
欢迎联系我:018-2332383。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