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6
《老了,自己养自己才实际》
古人,在战祸与大饥荒的时候,易子而食;因为不得不吃,又不忍心吃自己的孩子,就交换来吃。
现在,日子过得太平,又衣食无缺,当然无需易子而食,但是,经济要是有困难的时候,不得不从家里人做打算的时候,如何处理?答案是:先照顾小的,让老的去死。
让老的去死,这话或许夸张了,但是,并非不符实际。看多了,就知道现实确实如此。
所有的孝顺,都是建立在“行有余力”的前提下,如果觉得自己“行无余力”了——只要觉得,就算数——孝顺就必然打折,大打折,最后甚至归零。
常见人家的老爸或者老妈病倒了,救回一命,但是疗养费不小。起初,五六个或七八个子女,嘘寒问暖,日夜探望;久了,开始少见一些子女了;后来,听说吵架了——为谁该出钱谁不该出钱而吵;再后来,老人撑不过,走了,这个时候,会看见子女永远深锁的眉头终于松开。
如果子女不多,就不必吵架对吗?呵呵,也常见把老爸老妈直接down grade去廉价疗养院的。这里面,有些是不得不为,令人心疼;也有些是能省则省,叫人心酸。
我说“常见”,不是家家户户如此,别误会,当然有不少为人子女者是始终如一孝亲的,当然有,不少,都是“行有余力”的——如果不是子女行有余力,就是老爸老妈行有余力。
将近四十年前吧,看过一部根据百年前真实风俗拍摄的日本电影,《楢山节考》,为之震撼不已。
那个位于日本北部的偏远山村,冬天漫长,终年积雪,耕作艰难,粮食与资源极为匮乏,因此必须严格控制人口,不仅规定各家各户只有长子可以娶妻生子,而且,老人一到70岁,就必须由长子背上雪山,抛弃在那,任由老人死去,不这么做,就会被全村人瞧不起。
电影中,爱护儿子的老太太届龄了,不断催促儿子把她背上山。最终到了那荒山里,还不断安慰哭成泪人的儿子,叫他放心下山,快快回家。
四十年后回想这部电影,我仍情不自禁血涌心头,对那个老人肃然起敬。
现实中,这样的习俗不再有了,但是,实际上,恢复这个习俗的压力仍在——日本越来越感觉老人给社会的负担太大。
有一篇报道说,日本每年增加的医疗费,足以匹敌日本国内公立大学的教育总经费,而且,每年税收的75%都被医疗费吃掉。
于是,有日本学者重新推崇楢山那种“弃老”习俗,提出“现代弃老建议”。
建议有三:第一,年龄75岁以上的老人,医疗费全部由自己承担,不给社会和后代添麻烦;第二,老年人要有决定结束自己生命的权利,避免过多使用医疗资源和资金;第三,反正日本社会普遍缺乏劳动力,退休老人只要健康允许,必须参加2年义务劳动,不拿任何酬劳。
所以,大家务必做好心理准备。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