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三面红旗”的互相寄生》
zhouruipeng1958.blogspot.com
周锐鹏写于2018年9月4日
(作者正把之前发表在脸书上的文章都逐一贴在此blog上)
中国共产党1959年起实施中国“第二个五年计划”,企图在短期内使中国成为一个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明列三项核心工作,原名“三个法宝”,隔年改称“三面红旗”,更具形象,从此举世皆知,仿佛更振奋人心。
“三面红旗”是“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统称,比较完整的名称是“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农工业生产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
这一政治概念,在当时被中国共产党认为是引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指导思想。
但是,1960年大事宣传“亩产万斤”之后,其实接踵而来的是三年大饥荒,非官方统计的死亡人数超过3000万。毛泽东死后,邓小平1978年推动改革开放,对“大跃进”运动正式做出否定评价。虽然名义上保留“社会主义”,却加了“中国特色”四个字,大力学习资本主义的富强方法。红旗之中剩下的“人民公社”,也迅速转型,自我淘汰一尽。
“三面红旗”最终被中国人民唾弃,和它们之前的神圣不可玷辱,差别何止云泥?
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和客观现实的价值,就是永远如此的“不等值”,甚至正负相反。
但是,当人民被领袖用意识形态捆绑、喂养、麻醉的时候,通常是没有几个人意识到他们信奉的意识形态是脱离现实的。
马来西亚华巫两族,就是长期陷于被各自的领袖喂养的意识型态牢笼中。所幸509变天,舒醒的声音终于有机会发出来。可是,舒醒的声音还比较弱,就像改革开放初期,处处掣肘。
马来社会的掣肘,我就不说了。华社的掣肘,则必须说。
华社长期以来,也有“三面红旗”:华教、华团、华文报。
华教相当于总路线,神圣不可侵犯;华团相当于大跃进,商人唱戏;华文报则是人民公社,联系取暖。
这“三面红旗”,数十年如一日,没有什么根本的不同。华教,数十年如一日;华团,数十年如一日;华文报,也数十年如一日。
什么东西可以数十年如一日?唯有僵化的意识形态可以。
你或许会说,既然数十年如一日,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嘛。不,数十年也许对一个人来说很长了,但是,对一个民族社会来说,不过是昙花开与谢的时间而已。何况,这数十年里,一直都是华巫各自的领袖彼此划分安全范围,相克相生。
于是,“三面红旗”的生存环境相对稳定,即便对外吵吵闹闹,也没有遭遇生死攸关的重击,恰如“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滞雨不停,固然忧烦,但是草长得更好。
华社这“三面红旗”也就数十年如一日,一方面哀鸣、诉冤、请愿,另一方面,彼此“共存共荣”,乐也融融。
意识形态能共存共荣,方法其实就是互相寄生。
寄生的方式有三种,我们最熟悉的一般“寄生”(parasitism),就是在两种生物的共生关系中,寄生物(parasite)获益,而被寄生的宿主则受害。其次是“共栖”(commensalism),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不受益,但也不受害,例如附着在鲸鱼身上的“藤壶”贝壳类生物,它们靠鲸鱼大范围游动吸食水中微生物,但是鲸鱼不痛不痒。
华社“三面红旗”的寄生,不是这两种。华教、华团、华文报的寄生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mutualism),即是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在营养上互相依赖,双方有利,形成长期共生关系。例如,牛、马胃内的纤毛虫能分泌消化酶,分解植物纤维,为其自身和牛、马提供营养物质,互相得以生存。
如何“互利共生”?华文报长期高捧华教,阿谀华团,以获得销量与地位,进而得到广告收益;华教与华团,则紧紧依附华文报,以获得宣传机会,进而获取各种支持和捐助;华团领袖抓紧华校,有心人上下其手,假公济私了还能沽名钓誉。
这种互利共生的关系,历久不衰,几十年发展下来,已经到了毫无是非、唯利是图的地步。
于是,华文报联合酒公司,每年为华校筹款,乐此不疲,大家不以为忤,还很光荣。大老千要送钱给华校,校董们也一点不觉得收钱有何不妥。
华团乌烟瘴气倒行逆施者,华文报一概装聋作哑,每每总是要等到这些华团内讧了,常年累月的丑事臭事才可能公开。
至于华文报长期操弄的“后真相”,若非509变天成功,恐怕也没有机会让它们自己大出丑。
在这样靠着意识形态长期共生共荣之下,不论是华教界、华团透过华文报发声,还是华文报自己发声,千篇一律,都是简单肤浅的意识形态话语,绝少有深邃、纯理性的前瞻和思考。即便有一两位高瞻远瞩的领袖能想得远看得广,其论述也由于是出于一族之荣之利的目的,最终依然掉回到族群意识形态的牢笼里。
于是,独立61年后的今天,董教总、华团、华文报,一评论教育问题,依然是意识形态的话语,依然是意识形态的思路,依然是民族权益的不可剥夺,依然是母语母文的必须主导。什么时候能真正讨论“头皮之下”而不是“头皮之上”的教育?
我举一例。它们都在反对所谓的“单一源流”的教育政策,都在一再鼓吹“多源流”教育。但是,什么是单一源流的政策?单一源流就是单语吗?国家总体教育现况是单一源流吗?谁也没说清楚。
英美澳的大学纷纷在这里开分校,连中国的厦门大学都开了规模那么大的分校区了,这个国家的教育还不够多源流吗?
所谓的“大学学院”多到都招不满学生了,这个国家的教育还不够多源流吗?
原本都已经有数以千计的国民中小学、国民型中学、国民型华小、印小了,还加上有如雨后春笋的国际学校、私立学校,这个国家的中小学教育还不够多源流吗?
数十年,各族学校各据一方,你哀鸣诉苦,说不公平;现在有人建议全部归一,你又激烈反对,说是同化。这是什么心态?
谁定义了一个源流?谁说一个源流不可以包含多种内容?不可以包含多种语文?不可以各族共享?
国家教育政策,本来就应该确保全民不分种族都得以也愿意进入同一学校就读,岂有国家教育政策故意分化种族,你一块、我一块、他一块的,然后你还美其名为多源流?
请认真讨论如何有一种学校是各族子女都可以乐意入学的。
请认真讨论如何有一种学校是各族学生都能既吸收最新知识又能学习到民族文化的。
请认真讨论如何有一种学校是能培养出马来西亚下一代不再像上一代、上两代、上三代、四代那样,言语不通、习俗不懂、鸡犬相闻却老死不相往来的。
拜托!变天了,年轻一代已经不再是老一辈那样的闭塞、自我、封建、保守了。老一辈几十年都做不到的事,年轻人做到了。
请华社的“领袖”们,别再杯弓蛇影,别再捕风捉影,别再固步自封,别再抱残守缺,别再画地为牢吧!请三面红旗的“领袖”们,偃旗息鼓吧!#
Comments
Post a Comment